与时俱进 勇毅前行
——在华南农业大学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
薛红卫
同学们、老师们、亲友们:
“五湖”风起,“四海”毓秀。今天,10200多名同学在老师、亲友的见证下拨穗正冠,接过学位证书,顺利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。我代表学校,向全体毕业生和你们的家人亲友们表示热烈祝贺!并向辛勤奋战在育人一线的全体教职工,以及关心和关爱同学们成长成才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!
此时此刻,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四年前刚到华农的情景?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,刘雅红校长勉励大家“笃学明德,躬行践履,做矢志报国的华农人”;教师代表张超群教授勉励同学们“整装待发、重新起航”;动物科学学院的任芮缇同学代表全体新生许下美好的期待,在如诗如画的紫荆校园,不负青春,不负韶华,收获属于华农人的一个又一个精彩。
我高兴地得知,任芮缇同学因品学兼优、表现突出,今年已保送至浙江大学继续深造。同样,在座的各位同学通过努力,都收获了宝贵的青春记忆,成就了属于自己的青春精彩。
四年来,你们在华农拥抱了时代的新变化。在这个迅猛变化、日日向新的时代,你们和老师、同学一起,亲历并克服了新冠疫情的挑战,共同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;共同见证了建党百年、建团百年,迎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;积极响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,以不同方式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。时代变化带来了新挑战,也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,搭建了无比广阔的新舞台。
四年来,你们在华农见证了学校的新发展。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在新建成的综合体育馆举办毕业典礼。这个现代化的、气势恢弘的体育馆建成启用,是近年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学校以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为契机,全力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,办学水平、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攀升,建成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愈加清晰、实现路径更加明确。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,凝结着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贡献。在此,我也向大家表示感谢。
四年来,你们在华农成就了人生的新高度。我时刻关注同学们的成长,听到了很多同学的成长故事。今年的毕业生中,农学(丁颖创新班)孙飞扬同学,连续3年综合测评年级第一,3次荣获省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冠军,以专业第一成绩保研至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;园林专业王梦灵同学,先后6次参加乡村振兴实践,深度访谈300余人,获评广东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行动“优秀个人”,即将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深造;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王雨薇同学,践行党员使命,积极参与学生工作,热心服务师生,同时成绩优异,即将进入清华大学学习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而我特别欣喜的是,所有顺利毕业的同学都在华农这方育人沃土上收获了成长、增长了本领和才干,站上了人生新起点,为踏上人生新征程作好了准备。
同学们,新征程是新时代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新征程,也是你们追求人生理想、实现人生价值的新征程。新征程意味着新舞台、新机遇,也呼唤新担当、新使命。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、行以致远;与时俱进,勇毅前行;无愧青春,无愧时代。在此和大家提三点希望。
第一,登高望远,做一个视野宏阔、胸怀宽广的人。视野大小,决定生命的广度和深度;格局大小,决定人生的宽度和高度。我们景仰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,其毕生追求就是“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”,其视野格局之大,不只造福了中华民族,还造福了世界。核物理学家于敏,为共和国铸就强大核盾牌作出了重要贡献,他把自己的一生融入强国事业中,其视野格局之大,足够让一个国家立足世界、开创未来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“时代楷模”、我们的老校长卢永根院士,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,学高德馨、治学严谨,廉洁奉公、甘为人梯,一生恭俭、淡泊名利,用模范行动践行了“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”的初心誓言,其视野格局之大,足以让无数人为之感动,成功塑造了一个大学的性格。这些典型模范的功业和精神让我们有高山仰止之感,但实际他们也都是平凡的人。同学们,胸怀凌云志,无高不可攀。只要坚持以大视野大格局去观照自己、鞭策自己、指引自己,用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观察中国和世界,看清发展大势,为自己选择最佳的成才和发展路径,每个人都可以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出不平凡的精彩。
第二,大胆创新,做一个善于学习、勇于突破的人。我们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,科技快速发展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、工作方式、社交方式。我们处在一个创新的国度,中国的数字经济正在迅猛发展,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影响、改变着全球产业格局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: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,创新不仅是发展问题,更是生存问题,对国家而言,它是国运所在、国力所依、国情所需;对个人而言,它是适应变化、提升竞争力、促进成长发展、实现个人价值的制胜法宝。希望同学们修炼好“学习”这门终身课题,通过持续学习提升自己,不断增强创新能力;过好“学用结合”这道关,始终做到以知促行、以行促知、知行合一,真正掌握创新本领;希望大家勇于面对和克服创新之路上的困难,让不断创新、不断突破成为习惯,做到与时俱进、逐浪前行。
第三,行且坚毅,做一个谋定而动、善作善成的人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,从一定意义上讲,大家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比我们当年毕业时所遇到的还要复杂。但不管环境如何变化,事业都是拼出来、干出来的,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深谋远虑的眼光、真抓实干的行动和自我警醒的意识。在复杂的挑战面前,不要流于空想或浅尝辄止,不要观望等待或迟疑不决,不要因莽撞冒进而导致徒劳无功,要用实干和坚持去闯出新路,要在谋划周全后抓紧行动,要善于做事和善于把事做成。同学们,人生路漫长,虽然可能布满荆棘坎坷,但只要事前放宽视野、精心谋划,事中秉持匠心、抓住机遇,时时躬身自省、戒骄戒躁,一定会越走越宽广、越来越精彩。
同学们,又到《凤凰花开的路口》,你们将奔赴各自的《星辰大海》,征途漫漫,希望你们坚定“百年只不过是考验,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”的信念和追求,带着“若是月亮还没来,路灯也可照窗台”的乐观与洒脱,怀着“如果期待依然在,总是春暖到花开”的执着和坚守,与时俱进,勇毅前行,家国皆能《如愿》。今天,就让《离别开出花》,别忘了你们与母校之间有着《永不失联的爱》。大草坪上的牛学长,鄱阳湖里的黑天鹅,绿榕园中的学士奶,华农生活的点滴都将成为温暖和抚慰心灵的美好记忆,愿相见可期,归来还是从前那个少年!
谢谢大家!
扎根大地 向阳而生 逐梦前行
——在华南农业大学2024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
薛红卫
同学们、老师们,各位来宾、各位亲友:
今天,我们欢聚在新落成的综合体育馆,隆重举行华南农业大学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。首先,我代表学校,向2024届4300多名毕业研究生和你们的家人亲友们,致以热烈祝贺!向一直以来为同学们成长成才付出辛勤汗水的全体教职员工,尤其是研究生导师们,致以衷心的感谢!
青春勤学不停歇,时光荏苒不蹉跎!在华农求学的这几年里,同学们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,也见证和参与了华农圆梦国家“双一流”。更重要的是,大家不负青春、不负期望,认真学习、健康成长。在你们中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学子,动物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滕金言同学,以第一作者在《Nature Genetics》发表论文,研究整理出迄今规模最大的猪转录组大数据集,成功构建出猪的多组织遗传调控效应图谱,对良种猪育种具有重要价值;数学与信息学院、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周圣杰同学,积极宣传科普我校智慧农业技术成果,被人民日报、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所关注报道,目前已考取了江西省政府部门公务员;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刘继民同学,在读期间致力于解决外来物种入侵问题,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,即将作为一名选调生奔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工作;兽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任照文同学,长期从事人畜共患动物病原及其机制研究,同时心怀祖国,一心参军入伍,即将入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,为国防事业奉献华农人最清澈的爱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可以说每一位同学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,养成了基于学科的学术思维、构建了专业知识体系、掌握了研究与实践能力,实现了融入家国情怀的人生价值,用创新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,我为大家的努力付出和成长进步感到欣喜和骄傲。
借今天这个机会,围绕扎根大地、向阳而生、逐梦前行,我跟同学们分享三句话作为临别赠言:
第一,扎根大地,逐梦前行,始终做心怀大我的追梦人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也正值华农115周年校庆。115年来,一代代华农人传承“农业教育要振兴中华农业”之初心,投身时代洪流,胸怀社稷,情系三农,与祖国同呼吸,与人民共命运,展现了华农人“心怀大我”的爱国精神和使命担当。卢永根院士曾经说过“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,我打心底里热爱自己的祖国。”正是这份朴素而炙热的情怀,让他放弃留美工作,扎根祖国科教事业。
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,同学们完成研究生学业后,或继续学习深造、或走上工作岗位,都将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‘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。’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,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。”生逢盛世,当奋发有为;强者必先强志,志强则功成。希望同学们心怀大我,厚植爱国情怀、砥砺强国之志,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,融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之中,争做崇高追求的践行者、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、原始创新的推动者、产业升级的引领者,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。
第二,向阳而生,迎风而上,始终做矢志奋斗的实干家。袁隆平院士曾勉励大家,做一粒好种子,坚毅、勇敢,富有顽强生命力。作为一名和种子科学打交道三十多年的科研人,我对袁老先生的这句话深有感触,也十分认同。做人就像一粒种子,无论光温水土气的外在条件如何,为了实现开花结穗,离不开自身努力地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长。我们的丁颖老院长当年求学之时,忍受社会轻农观念和家境清贫的困扰,数度辍学,三次留学,花了14年时间到了36岁才完成学业,但为今后取得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当前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,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,你们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。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,越接近成功往往越困难、越要努力奋斗。同学们,所有的艰难险阻是铸造坚强意志、助力成功坦途的必经之路,从学习到实际再到实现创新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、守得住清苦。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”,即使面对风雪载途、泥泞满地、荆棘丛生,请你们不要退缩、不要迟疑、更不要放弃,要坚定前行、踔厉奋发。希望同学们牢记,一粒种子虽小,但总能有机会破土而生,最后可能成为参天大树。在各种挑战面前,大家要永葆破土而生的信念。正如你们在科研道路中所经历过的那样,因为有了一天天在实验室里、图书馆中、电脑屏幕前的坚守和精进,才获得了一次次接近真理的底气。这种坚守和精进,透出的正是可贵的追求卓越的实干精神,同学们要始终铭记在心、见诸于行。
第三,学无止境,行以致远,始终做开拓创新的弄潮儿。115年来,华农之所以发展越来越好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,在于华农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基因,在科研方面尤为如此, “十三五”以来,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达到16项,实现了国家科技进步、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三大奖的全覆盖,为服务种业创新、粮食安全、人畜健康、智慧农业、乡村振兴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,为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当前,以基因技术、量子信息技术、新材料新能源技术、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已经到来,并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。时代对于具有原始创新精神、具备交叉学科素养、掌握前沿科技的高素质“新质人才”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。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历练,我想大家都明白,创新源于学习与实践。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,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,知行合一是人生的大智慧。希望同学们做到博学而谦逊,常怀“本领不足”的敬畏之心,以倍加谦虚、永不懈怠的态度进行学习,不断积累,积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,自觉提升创新素养,确保自身知识和能力符合时代要求。希望同学们弘扬笃学明德、躬行践履的丁颖精神,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工作理念,一种人生追求,紧跟时代步伐,拥抱时代变化,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开拓、勇挑大梁、勇克难关,在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贡献。
同学们,美好人生逐梦启航,星辰大海未来可期。PCR能跑完你们对实验的焦虑,却跑不完你们对未来的憧憬;JCR能定义你们文章的价值,却定义不了你们人生的意义;论文致谢里把方方面面都顾及了,唯独忘了感谢那个永不言弃的自己。毕业后,无论是步入学术圣殿,还是走进人间烟火,时代对于青年的锤炼还在继续。困了,累了,喝华农酸奶,并想一想实验室里的通宵达旦,组会汇报的激昂陈情,莘园饭堂的一日三餐,燕山宿舍的早出晚归。母校始终替你们保管着青春的独家回忆,欢迎常回家看看!
看到你们一张张青春的面孔,感受你们火热的情怀,顶天立地的华农学子们,后会有期,江湖再见!
再次祝贺和祝福同学们!毕业快乐!
谢谢大家!